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翠英参加2025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 共谋AI时代外语学科创新发展
日期:2025年09月22日 11:18作者:李翠英编辑:学科办审核人:曾洪伟
2025年9月19日至9月21日,2025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成功举办。本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223所高校的院长、副院长及学科带头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的挑战与机遇。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李翠英教授参与本次年会并进行分论坛交流。在19日晚召开的理事会换届会议上,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进入理事单位,标志着学院将在更高平台上参与AI时代外语学科的变革与发展。
理事会伊始,会长胡开宝教授高屋建瓴地指出,外语学科在当前时代必须主动作为,积极求变。他提出了外语学院分类分层发展的清晰路径:控制传统外国语言文学人才规模;发展“外语+人文”学科,深耕区域国别研究,培养精通特定国家与领域的“外国通”;重点发展语言科学,并特别强调教育部将大力支持语言科学(包括语言数据科学和语言健康科学)学院建设,这为外语学科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此次年会的主旨发言深度契合了我院的战略规划。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在题为“外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的报告中指出,学科发展必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他深入阐释了区域国别学的丰富内涵,强调其研究可基于“区域定位+国家定位+领域定位”展开,并倡导开展跨文理交叉研究,如海洋战略与文化战略、科技文化交流研究等。彭教授提出的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以及培养具备政治素养、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信息素养、格局素养与情怀担当的复合型人才,为我院正全力推进的“区域国别与交通文化国际传播”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高端的人才培养范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则以“基于语料库的区域国别研究:议题与路径”为题,为我们带来了方法论上的深刻启示。他犀利地指出区域国别研究切忌“拍脑袋”,必须依靠数据实证。胡教授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语料库对政策话语、社会舆情、经济文本、文化认知等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从经验判断到科学研究的转变。这对于我院规划中的“国际工程语料库”“交通国际舆情监测平台”建设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技术路径,坚定了我们以数据驱动支撑交通领域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的策略决心。
此次参会并跻身理事单位,是对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转型升级思路的极大肯定。我院将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大交通”特色,积极回应国家对语言科学和区域国别研究的战略需求,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强化特色方向。聚焦“区域国别与交通文化国际传播”和“智能语言服务”两大方向,培养精通外语、熟悉交通、掌握数据科学的复合型“外国通”和语言工程师。第二,推动方法革新。积极引入语料库语言学、数据科学等方法论,推动研究范式转型,提升学科研究的科学性与战略价值。第三,深化产教融合。依托理事单位平台,与更多兄弟院校及行业企业携手,共同构建服务于交通强国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共同体。
未来,学院将依托理事单位这一新高地,与全国同仁一道,共同探索外语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外语学科体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外语人才贡献“交大智慧”和“交大力量”。
上一条:喜讯: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团队斩获“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一等奖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导师见面交流会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