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动态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动态 / 正文

我院教师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

日期:2023年11月14日 15:51作者:李翠英编辑: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审核人:曾洪伟



11月1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开幕。年会主题为“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外语教育体系建设”。本次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负责同志,国际传播领域专家以及来自全国100多所高等院校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我院教师李翠英教授受邀参加专题论坛,并围绕会议主题做了报告。

开幕式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怡蔓,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周红蕾分别致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邱小琪,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党委书记、总编辑王晓辉,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监事、天津外国语大学原校长修刚作主旨发言。

邱小琪以“国际传播与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为题作报告,指出在国际传播与对外关系中,外语能力至关重要。国际传播要着眼于价值观的共同点、思想上的共享点、感情上的共鸣点,建立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成新时代外语人才队伍,阐释好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王晓辉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文化外译往往超越语言转换范畴,成为文化内涵的输出。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他提出,文化外译工作者应具备政治站位、工匠精神、外语能力、文化底蕴、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家国情怀、天下胸襟等素质能力。宁琦认为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的深刻理解,对域外历史、文化与现状的深入研究,对世界的整体性、系统性认识与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母语和母语思想文化理解驾驭能力、外语传播能力,是外语人才自身跨文化能力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修刚指出,外语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特征,强化对外传播能力人才培养的优势,助推跨学科融合发展,并积极促进教育技术赋能外语教育。

10日下午,四场专题论坛同步举行。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外研在线、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20余位发言专家,聚焦“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外语教材与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评价”和“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创新”等议题,共话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外语教育体系建设。

我院李翠英教授受邀参加本次学术年会,并做了题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与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专场报告。李翠英教授团队的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借鉴国际传播学理论,从国际传播的七大要素出发,构建了外语专业国际传播的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框架。会后,李翠英教授与来自不同高校的参会专家就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第十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 下一条:我院教师代表参加人工智能赋能语言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