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三期如期举行
日期:2021年04月16日 18:50作者: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编辑:wyxk审核人:杨学云
2021年4月16日(周五)下午,外国语学院“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三期)学术沙龙在南岸校区语音楼60601如期顺利举行。
刘黎副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并就“不拒经典 不要主义——民初杂志翻译中通俗与精英的互动”作了学术分享。刘黎副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前沿文献《复旦谈译录》,对书中比较新颖的观点进行解读与点评,主要从对“互动”的解读、不拒“经典”:通俗杂志的同步选择、“经典”的引入:屠格涅夫的译介、不要主义:通俗杂志的戏谑与导读这四个部分进行了深入讲解。刘黎副教授以此启发同学们要有正确的“理论”观念,理论是为了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切忌生搬硬套,心中要有问题意识,学术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套用理论。
邓俊文、祝倩、刘林林、李翠英、郝欣茹五位同学,分别对自己感兴趣学术前沿文章进行分享。邓俊文“形象学视角下的沙博理英译《水浒传》研究”;祝倩“Nvivo建模方法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应用”;刘林林“翻译的文化操控—胡适的改写与新文化建构”;李翠英“华蘅芳与近代西学翻译”;郝欣茹“《宋云行纪》的西传与英译研究”。同学们积极讨论、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刘黎副教授对每一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引导同学们多方面思考问题,并且提出指导性意见。
最后,刘黎副教授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同学们前期的准备充分、分享时的条理清晰以及讨论时求知欲强烈、提问积极。同时,刘黎副教授对我们一周一期的学术沙龙活动寄予厚望,鼓励同学们多听、多思、多问、多看、多学,引导同学们阅读前沿文献时应多注意其研究问、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并灵活吸收运用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当中。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博闻讲堂”第二期——战争记忆与文学书写:以太宰治《花火》为例 下一条:“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三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