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信息 / 正文

“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十四期如期举行

日期:2021年10月09日 09:30作者: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办公室编辑:wyxk审核人:杨学云


2021年10月8日(周五)下午,外国语学院“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14期)在南岸校区语音楼60601如期顺利举行。本次沙龙围绕“模因论”“儿童语言研究”“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话语分析”五个主题展开。



黄弋桓博士主持了本次会议,并从“模因”的概念定义“模因”的发展历程“模因”可能的产生原因,以及“模因”对语言以及语言教学研究的启发,四个维度介绍了“模因论”。黄弋桓博士对“模因”产生原因的梳理,为参会研究生在汉语的“新词新语”的产生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解释力问题,以及外语教学研究上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文鲜丽熊誉欣吕红瑶周爱玲四位同学,分别对自己近期感兴趣并着手研究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文章进行分享,涉及“儿童语言研究”(文鲜丽:“4-5周岁儿童言语—手势否定行为多模态表征特点”)、“认知语言学”(熊誉欣“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新冠病毒’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二语习得”(吕红瑶“CBI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育与教师发展”)“话语分析”(周爱玲“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纽约时报》的涉华舆情研究”)。

黄弋桓博士对以上发言进行总结,也为本次学术分享的研究生同学提出了不少研究思路上的建议,鼓励同学要吸收学术营养,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学术研讨。参会研究生与分享者对相关话题进行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

本次学术沙龙,承继上期活动的浓厚学术氛围,促进了师生互动与交流。本次沙龙对研究生自主参加课外学术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撰稿:李启铭  审稿:李毅/李翠英/杨学云)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博闻讲堂”第六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经验交流 下一条:“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十四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