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信息 / 正文

张雪梅副教授主持第三十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

日期:2022年05月09日 14:19作者:wyxk编辑:wyxk审核人:杨学云


202255日(周午,外国语学院“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三十期)学术沙龙在南岸校区语音楼60601举行。本次学术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张雪梅副教授主持,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雪梅副教授分享了题为“君王的‘意志’与‘城邦’的兴衰——‘亨利四部曲’的奥古斯丁神学之维”的论文,从“意志”(Will)与“城邦”(City)为出发点,阐述了奥古斯丁的“双城理论”在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中的建构;通过对《奥古斯丁》的两个中译本(王晓朝版、吴飞版)进行简要的对比,给出如何选择论著译本的建议;“神学经典与文学经典: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中的基督徒国王形象解读”系列论文的分享加深了同学们对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理解。她指出,从基于“意志”和“双城说”的奥古斯丁神学维度考察“亨利四部曲”的城邦兴衰的价值:一方面能以传承愈千年(奥古斯丁至莎士比亚)的基督教传统思想定义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君主的“意志”;另一方面,通过对“意志”一词的多元释读,尤其由“意志”导致的“城邦”的兴衰的戏剧主题的再审视,也能从神学之维重新推导和梳理莎士比亚的政治国家观。


刘恩燕、潘清文、程雅婷三位同学围绕“‘伯爵小姐是个中国人’——《第十二夜》与伊丽莎白时代的‘中国追寻’”、“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泄密的声音:爱伦·坡小说中视听之争”进行了分享,并给出了自己的相关思考。张雪梅副教授对每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总结、评论与补充,延展了同学们对新历史主义、戏剧改编和空间叙事理论等方面的理解,强调了撰写论文时一手材料的获取与行文的措辞和格式的重要性,同学们获益颇多。

 

(撰稿:蒋茜 审稿:蒋昱洁/李翠英/杨学云)

 

 

上一条:2022年外国语学院“双福•行远”系列讲座之一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战争反思 下一条:曾洪伟教授主持第二十九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