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信息 / 正文

“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四十四期顺利开展

日期:2023年05月16日 10:37作者:刘宝炜编辑: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审核人:曾洪伟


由刘黎副教授主持的外国语学院“译语丝路”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四十四期学术沙龙在科学城校区致远楼203顺利开展。本次沙龙内容主要围绕前沿翻译学研究展开,外国语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数名同学参加。

        王利同学的汇报以2021年末杨枫学者发表了的卷首语为切入点,关注一个新的翻译领域——知识翻译学。此汇报主要关注了“she”对译成为“她”这个概念翻译背后体现的知识话语观和由此产生的一种特殊翻译方法——译创,其间渗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角逐与竞合。这是知识翻译话语主导下的知识建构,也是知识翻译学在语言转换、话语塑造和知识建构三个维度的关系体现,为同学们分享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李晴雨同学的汇报关注近年来翻译学的一个新范式——认知翻译学,汇报总结了国内外认知翻译学发展现状,缕析研究范式、研究方法、跨学科合作的最新动态,以及认知翻译学发展的三大趋势:从单纯的跨学科研究到跨学科、多学者、跨国界的多元协作研究;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疏离到理论——实验实证互哺的良性互动;从分散的理论模型建构到认知翻译学理论体系的阐释。

刘宝炜同学汇报了《阅微草堂笔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遗憾的是,国内著作在讨论清代文学海外传播的情况时,对《笔记》鲜有论及。汇报指出,《笔记》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程根据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笔记》在英语世界传播的主体、动机、途径和接受效果在各个阶段各有不同,《笔记》的文本信息、文学价值和思想文化在跨文化视域下得到了重新评价,该研究可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更多的实现路径和战略参考。

刘黎副教授首先对三位同学的汇报做出了评价,随后以“翻译与社会的互动 ——论新加坡华文报的零翻译现象”为题进行了汇报,指出在中国,汉语既是人们主要使用的语言,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因此,中国有必要为捍卫语言文化的纯洁性而谨慎处理零翻译。但在新加坡多元民族的多语社会中,语言文化的交融无可避免,所以新加坡人较能接受零翻译。由此可见,翻译与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与新加坡对零翻译的不同态度,明显反映了两国社会的语言文化差异。随后刘黎副教授着重探讨了新加坡华文零翻译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当地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次“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会同学均表示受益匪浅。

 

上一条:曾庆敏教授主持第四十五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 下一条:“博闻讲堂”——何宇菲博士学术讲座顺利进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