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外国语学院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六十三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顺利开展

日期:2024年04月28日 18:05作者:曾佑芝、朱娅玲、明晓吻编辑:wyxk审核人:曾洪伟


2024年4月25日,外国语学院第六十三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在科学城校区致远楼313教室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张雪梅副教授主持,外国语言文学文学方向数名研究生参与交流和学习。

张雪梅副教授主要围绕“理查二世与晚期的都铎政体”这一主题展开,梳爬分析理查二世时期和晚期都铎政体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探讨理查二世在政治上的作为、政策的影响,以及晚期都铎政体的特点和变化等。张雪梅副教授强调,引用文献要清楚地标明出处,这样才能体现我们的研究是基于前人的成果,也能让我们的论文更有说服力。

曾佑芝同学分享的主题为“探索旅行人类学与早期欧洲旅行文学”。两篇论文分别阐释了旅行的定义、人类学表征和现代性进程,以及充斥在早期欧洲旅行文学中的恐惧感。人类学意义上的旅行涵盖各种空间位移行为,指涉人类在从事这些行为时的各种思想交锋和碰撞,并由此体现出人类的现代性进程。早期欧洲旅行文学作为海洋文学的一部分,包含人类恐惧心理的虚幻描写,更是人类征服水之星球的真实心理写照。旅行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它已经成为刺激欧洲文明发展、生命的方式和文化的形塑的一个因素。

朱娅玲同学分享的主题为“城市空间书写与现代性批判”。两篇文献诠释了城市空间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作家可以利用城市空间来塑造故事的背景和氛围,比如,通过对城市地标、街道、建筑物等细节描述来营造特定的情感和情绪。城市空间也可以被用作反映社会结构和人类关系的象征,例如,通过城市的布局、分区和社区来揭示阶级、种族和性别等社会差异。城市空间还可以作为角色发展的背景,影响角色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通过运用城市空间理论,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城市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城市中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冲突。

明晓吻同学分享的主题为“纳博科夫的旅行生涯和《洛丽塔》中的旅行叙事”。本文献深入探讨了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旅行生涯以及这一经历如何深刻影响其代表作《洛丽塔》中的旅行叙事。纳博科夫的旅行生涯遍及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这些经历不仅让他亲身体验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也让他对人性、爱情等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些理解在《洛丽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旅行叙事不仅仅是情节的推进手段,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的深入挖掘。纳博科夫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旅行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文学世界。同时,纳博科夫也借助旅行叙事探讨了爱情、道德、欲望等复杂主题,展现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三位同学逐一进行汇报分享,张雪梅副教授细致地点评了每一位同学的分享,并引导与会同学积极参与讨论。此次学术沙龙活动氛围浓厚,逻辑严谨。本次讲座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学术素养、活跃了学术思维,同时也鼓励大家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继续耕耘,更呼吁我院学子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上一条:喜报:外国语学院在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中期检查中获得优秀等级 下一条:第六十二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