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信息 / 正文

“博闻讲堂”第四十三期——孟祥春教授“中国文化学术翻译实践与思考”

日期:2024年01月25日 15:43作者:盛会编辑:wyxk审核人:曾洪伟


2024年1月13日,外国语学院“博闻讲堂”系列学术活动第43期顺利开展。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祥春受邀为我院师生进行主题为“中国文化学术翻译实践与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李翠英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和60多名在校学生参加。孟祥春教授从中国文化学术外译的目标、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展开了分享。

讲座伊始,孟祥春教授从“翻译在文化、文学和人文学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引入,强调翻译是使得中国文化、文学和学术能够走向国际舞台的关键途径之一。在“中国文化学术外译:言说内容”部分,孟教授剖析了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既包括中国文化外译的宜与忌,又包括文本选择的标准和目的。他指出,中华学术外译的作品应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其外译旨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紧接着,孟祥春教授以“如何言说”为切入点,围绕“中国文化学术英译:言说之道”展开分享,并指出译者必须牢记中国身份、坚守中国立场才能解决“为谁说”“为何说”“说什么”以及“如何说”等一系列问题。孟教授以连淑能的“十大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为切入点,提出了观照言说、阐释言说、比较融通等翻译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面对文化差异时的应对策略。孟教授不仅以生动的实践案例呈现出精湛传神的翻译表达,同时也介绍了批判译写之思辨意识的八大要素,并呼吁广大师生审视、反思自己的学术写作。

最后,孟祥春教授聚焦“中华学术外译实践”,在大量翻译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翻译的“格融”(comparative glocalism)理论,增强了在线师生对翻译技巧的兴趣,启迪大家在面对文本时要注重语境、情感以及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讲座进入尾声,孟祥春教授积极与在线师生互动,畅谈自己对当下热门问题“人工智能”“ChatGPT”的看法。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译员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孟教授指出,“目前的ChatGPT语料承载着西方价值,预设了他们的立场,正如我最开始提到的,我们应该明确中国身份,站在中国立场,这样才不会被西方的意识形态牵着鼻子走;其次,我们要保持乐观,不必灰心,因为我们的个体独一无二,所以个性、情感、智慧、创意等等,都是人工智能无可取代的。” 在整个交流环节,孟教授富有洞见的解答也极具启发性。

孟祥春教授开展的专题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本次讲座为我院广大师生解决实际的翻译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

 

上一条:“博闻讲堂”第四十四期——AI赋能外语教学、科研与工作 下一条:【双福行远】博士教授论坛——张雪璐博士 外语专业就业思路与前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