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信息 / 正文

第七十七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顺利开展

日期:2024年12月09日 15:47作者:叶欣芸、梁晓雁、樊梦停、白清华编辑:学科办审核人:曾洪伟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培养发展新一代研究生读书明智、广阅文献的智趣,以及有意识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素养,202412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科学城校区开展了第七十七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本次沙龙由曹凤博士主持,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方向数名研究生参加会议。

曹凤博士分享的主题是“古希伯来神话:文学世界里的宝藏之源”。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四季变换自古神话时期起就已成为要素之一,譬如夏天一般代表着浪漫,而冬天多表示反讽与深思。曹博士巧妙地将神话与文学经典相结合,展现了两者之间的深厚渊源和交流互动,妙语连珠,引人入胜。


0adabeb2f8491f251a6ae422efa88f6


叶欣芸同学基于汤亭亭《女勇士》这一文本,分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花木兰”形象改写的文章,深入探讨了作品中“无意识因素”和“有意识因素”对“改写”的影响,分析了这一改写所带来的艺术价值及其影响。同时,她还对“误读理论”在跨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b442995114b8621db50209bfd9e389


梁晓雁同学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小人物威尔逊形象进行了生态解读。她运用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三个角度出发,对威尔逊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这一解读,与会者得以更全面地认识“爵士时代”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关系的复杂性。


0f6c976467b53d3a2a3fd8f7001fd8b


樊梦停和白清华两位同学均选取希拉里•曼特尔的历史小说《狼厅》进行汇报。樊梦停同学从托马斯·克伦威尔的狼性与人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了运用《摹仿论》《比较文学变异学》和《影响的焦虑》等著作的文学理论进行阐释。白清华同学则主要从斯芬克斯因子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角度探讨了小说的成功之处。同时,她也介绍了其他研究角度,譬如“空间化历史角度”“隐喻角度”等。两位同学的分享各具特色,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思考。


f4601273e90dcd2256c85b4ba0b1d5c

d3826bfc079e727d66bfe040f47556b


在分享环节结束后,曹凤博士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点评,对好的表现不吝夸赞,对有待改善之处给予建议。她鼓励同学们继续端正态度,积极寻找值得深耕的研究方向,不断凝练自己的学术思想,以期最终可有所建树。


0f86ce53d705362bb535264549ad111


本次学术沙龙氛围轻松愉悦,不同的话题分享引发了与会者的思维碰撞和深入思考。每一位发言者都乐在其中,侃侃而谈,展现了外国语学院博文广怀、学风开放的特色。

“修身明德,博学中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推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上一条:第七十六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顺利开展 下一条:博闻讲堂”第六十五期——柴文进“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专题讲座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