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周】“语言与人工智能:语料库、大数据和发展趋势”顺利开课
日期:2025年06月30日 17:22作者:杜林芳编辑:学科办审核人:曾洪伟
为切实提升我院师生在语言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科学素养,深化对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理解,外国语学院特邀知名专家 Afzaal Muhammad赴我院开展学术交流。2025年6月23日至6月27日,Muhammad副教授围绕“语言与人工智能”主题在科学城校区致远楼319会议室连续开展5天的系列课程。本次课程吸引了来自外国语言文学、翻译(英语笔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及英语专业本科生等近百名同学积极参与。
该课程以“语言、大数据、语料库和人工智能”为核心主题,Afzaal Muhammad 副教授围绕五大维度展开了系统讲授:一、语言、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基础解析;二、语料库与人工智能在语言研究中的实践应用;三、人工智能驱动下的多语种翻译创新;四、人机协作研究的新方法论构建;五、技术伦理审视与未来发展展望。通过前沿视角的深入剖析,课程生动展现了新兴技术如何助力语言研究突破传统范式的局限。
针对新形势下的学术研究,Afzaal Muhammad 副教授强调,师生亟需打破学科壁垒,勇于探索交叉融合的研究路径。他指出,无论是翻译、文学还是语言学领域,均可借助语料库、大语言模型等工具拓展研究边界;同时,他系统阐释了各类语料库的特性及应用规范,为保障研究中语料库使用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实践指导。
在探讨人工智能为翻译及语言学研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Afzaal Muhammad 副教授提出可结合数学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拓展多维度的研究视角。他着重指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在学术探索中具有同等价值,鼓励师生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呼吁大家在学术研究中涵养批判性思维,既要避免盲从既有观点,更要敢于质疑、善于探究,以理性思维审视各类学术命题。
本期课程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与语言研究的融合脉络,有效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启迪了创新思路与方法,为学院持续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全方位培育复合型学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学院深化国际学术交流、践行学科创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本期国际课程的顺利开展,不仅彰显了我院在语言与人工智能前沿交叉领域的积极探索,也为营造开放、活力的学术生态注入了新动能。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打造高水平国际化交流平台,深入推进语言研究与前沿科技的协同创新,着力培养兼具深厚人文底蕴与卓越科技素养的新时代外语人才,为服务国家语言战略需求、增强文化软实力与国际传播能力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一条: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交通与文明互鉴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下一条:“博闻讲堂”第七十二期——邢富坤教授“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与人工智能语言变体”学术讲座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