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信息 / 正文

【国际课程周】“话语分析(CDA)”系列课程顺利开课

日期:2025年07月11日 17:49作者:贺兰编辑:学科办审核人:曾洪伟


深化我院师生在话语分析领域的研究能力外国语学院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与应用研究所特聘教授Gwen Bouvier开展学术交流。20256月307月11日话语分析系列课程在科学城校区致远楼319会议室正式启动。本次课程为期两周,吸引了外国语言文学、翻译英语笔译方向的研究生英语专业本科生等近百名同学积极参与。



该课程围绕两大核心主题展开。第一周的课程聚焦“社交媒体与数字叙事“,主要从五个维度展开: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核心概念;二多模态理论的核心框架,即视觉设计的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际/文本);三基于MCDA解构中国女性健身博主的消费主义话语新自由主义身份重构;四社会正义行动中的多模态话语策略实证研究;五、运用Labov叙事理论解码社交媒体短片的场景序列、参与者表征及意识形态编码机制。

第二周的课程聚焦“话语分析方法论”,课程内容涵盖五个方面:一、话语分析研究范式方法论体系;二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解码路径;三主题分析+CDA双阶法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四社交媒体话语策略CDA实操模型;五CDA/MCDA学术应用范式及语言工具(代词/预设)解析

Gwen Bouvier教授强调,多模态话语分析数字时代的认知透镜。以中国网红健身博主为例,其标榜的内容看似倡导“自我突破”“精致管理”,实则暗合新自由主义话语,而儒家传统的“自律”则被重构为个体消费主义项目。同时,育儿领域中“尽责”伦理嫁接“自我经营”逻辑,通过“辣妈”“精英教育”等符号将结构性矛盾转化为个体竞争。这些案例师生提供了透视社会话语的批判性棱镜



课程引发强烈学术共鸣其创新价值不仅在于为我院广大师生提供了解构语言符号背后的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的编码机制,提供了穿透文本表象的批判思维范式,更引导大家建立社交媒体、公共话语及文化符号的系统分析框架。

本期课程是外国语学院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战略实践,标志着我院在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新突破。未来,学院将持续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深植批判性思维培育沃土,推动话语分析研究与人工智能、传播学的前沿对话,赋能师生在全球信息洪流中勘辨真知、于文明互鉴语境下贡献学术智慧,共同构建具有中国视角的跨学科话语研究新生态。


下一条:【国际课程周】茶和天下,丝路新篇——“中国、贸易与全球交流”系列课程顺利开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