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课程周】茶和天下,丝路新篇——“中国、贸易与全球交流”系列课程顺利开讲
日期:2025年07月11日 17:31作者:邓智君、王祎铭编辑:学科办审核人:曾洪伟
为拓展我院师生全球文化交流视野、深化国际学术合作,外国语学院特邀知名专家席格伦(Gary Sigley)教授赴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席格伦教授系澳大利亚中国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2025年6月30日至7月11日,由席格伦教授主讲的“中国、贸易与全球相遇:从‘茶叶之路’到‘一带一路’“系列课程在科学城校区致远楼319会议室正式启动。本次课程为期两周,吸引了外国语言文学、翻译(英语笔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及英语专业本科生等近百名同学积极参与。
该课程聚焦两大核心主题。其一为“茶文化”的深度剖析。席格伦教授围绕五大子话题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阐释:一、茶的风味特质及其文化意涵;二、茶贸易的历史脉络与全球影响;三、茶作为联结世界人民的精神纽带作用;四、茶产业与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趋势;五、“茶和天下”理念所承载的文明愿景。席格伦教授以茶文化为独特视角,深刻揭示了茶所蕴含的超越物质层面的文化力量——它不仅是个人“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重要媒介,更是维系社会秩序、促进“齐家治国”的文化催化剂,最终指向构建“平天下”的和谐图景的崇高理想。尤为引人深思的是,茶道中蕴含的“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哲学智慧,与当代社会追求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形成了跨越时空的深刻共鸣。
课程的第二大核心主题为“物质遗产、流动叙事与跨文化交际”。席格伦教授聚焦“文化路线遗产”这一核心概念,将其视为强有力的“流动叙事”载体,详细解读了连接滇川藏并延伸至东南亚的史诗级贸易网络——茶马古道。他指出,茶马古道不仅是茶叶、马匹等物资贸易通道,更是汉、藏、彝等多民族文化深度交流、宗教传播与技术扩散的重要走廊。这条古道生动“讲述了西南地区与中原腹地、东南亚及印度悠久互动的历史篇章”,是塑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可或缺的历史脉络。
此外,席格伦教授深入分析了“丝绸之路”概念的流变历程:其在二战后一度沉寂,20世纪70年代后复兴,并在不同语境中被赋予多元内涵(如北方丝路、南方丝路、海上丝路)。他指出,中国通过复兴“丝路”叙事,成功将丰厚的历史遗产转化为当代地缘战略与文化外交的软实力工具,旨在构建互联互通、共享繁荣的“新流动叙事”。这一当代实践,与早期西方视角下常与东方主义、殖民主义关联的丝路解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席格伦教授的国际课程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与深度思考。他以“流动性”为核心分析框架,将历史遗产、文化传播、地缘政治、生态环境熔铸一炉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师生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学术视角。
本期国际课程的顺利开展为我院持续营造开放、活力的学术生态注入了新动能。展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精神,从历史的“茶路”与“丝路”中汲取力量,共同书写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上一条:【国际课程周】“话语分析(CDA)”系列课程顺利开课 下一条: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交通与文明互鉴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