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信息 / 正文

“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第五十三期顺利开展

日期:2023年11月16日 11:29作者:黄约娇编辑:学科与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审核人:曾洪伟



20231110号,外国语学院第五十三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在科学城校区致远楼203顺利举行。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由王兴龙博士主持,外国语言文学语言学专业数名研究生参与了分享和交流。

王兴龙博士以“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为主题,阐述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内涵,即是探究在理解话语中所包含的认知——符号过程及其在构建知识与行为合法化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王兴龙博士指出,近年来学界不断出现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批评和质疑,表现在在语料库选取和解释的主观性,基于政治倾向的、有偏见的解释或是对潜在的社会行为过度解释或解释不足等问题,因此批评话语研究有认知转向的必要性。

黄圣鸿同学分享了《多模态分析导论》一书的阅读感想。由于李战子、胡壮麟、朱永生和张德禄等学者的不懈努力,国内多模态研究自2000年起逐渐兴起。该书以照片、广告、报纸和网站等视觉媒体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涉及到的多模态相关因素。该书探讨了图像和语言之间存在的视觉语法及意义构建。该书对于媒体与文化、语言学或新闻学领域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有启发作用。

徐妍同学分享了《英美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隐喻比较分析》这一论文。该研究分析了英美主流报刊中的隐喻,发现了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隐喻:“国家是人”、“‘一带一路’是旅程”、“‘一带一路’是游戏竞技”。该研究通过对以上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指出英美主流报刊在报道有关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叙述时都带着“本国眼镜”,同时概念隐喻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相关媒体如何看待中国。本研究发现,英美两国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的隐喻构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微妙差异,但都符合各自国家的利益。

黄约娇同学分享了《评价理论视域下人体器官捐献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构建的社会形象》这一论文。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人体器官捐献数量紧缺是我国依然面临的重大难题,而新闻则是人体器官捐献主要的宣传方式。该研究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中的判断子系统,分析了与“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的新闻报道。分析发现,此类新闻中判断资源以社会评价为主,突出捐献者和受助者能力性,重点通过将消极判断资源转换成积极态度资源,从而展现人体器官捐献行为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该研究为人体器官捐献宣教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人体器官捐献宣教内容和形式提供了参考,也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一定启示。

本次学术沙龙学术氛围浓厚,逻辑严谨,王兴龙博士不仅认真点评了每一位同学的学术分享,还以日常所见的方言为例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揭示了语言的奥秘。此次讲座进展顺利,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受益匪浅。

 

 

上一条:“译路丝语”系列研究生学术沙龙暨2024届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翻译组毕业论文集体指导 下一条:“博闻讲堂”第三十六期——陈勇教授“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专题讲座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