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讲堂”第四十八期——陶友兰教授“‘讲好中国故事’的译写策略研究”专题讲座顺利开展
日期:2024年04月03日 16:05作者:冀楠编辑:wyxk审核人:曾洪伟
为扎实推进中国文化传播,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外国语学院特邀知名学者陶友兰教授赴我院进行学术交流。2024年3月29日,外国语学院“博闻讲堂”系列学术活动第48期顺利开展。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主任、MTI教育中心主任、第四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上海科技翻译学会副会长、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会长助理陶友兰教授为我院师生进行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译写策略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刘黎副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外国语学院多名师生参加会议。
陶友兰教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即国际传播战略背景下的对外宣传、对外翻译与“译写”理念、“译写”的应用案例以及中译外实践反思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外宣翻译的发展任重道远。面对“西强我弱”的世界格局和與论生态,需要破解“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宣传困局,需要运用全球思维找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传播的突破口,以期通过对外翻译讲好中国故事。陶友兰教授指出,最好的外宣翻译是在关照目标语国家受众接受度的同时保留真实的中国文化内涵,并由此引出了“译写”策略这一概念,即“翻译+编写”或者“编译”。总的来说,国际传播战略背景下的对外宣传要同时兼顾国际化的表达和中国概念的内涵,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紧接着,陶友兰教授结合北京冬奥会新闻翻译中的具体案例,探讨了新闻编译的标准和原则,以及译写策略在实际运用中的四个层次,鼓励译者在尊重原文主旨思想的前提下,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陶教授呼吁在场的同学要多从读者的角度看待译文,在翻译过程中反复打磨,熟悉国际事务与国策,主动开拓理论视野与国际视野,以此来加强自身传播中国声音的综合能力,提升面对国际受众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从而助力对外宣传、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在互动环节,陶友兰教授与在座师生积极互动,就“译前编辑与译后编辑的差异”“机器翻译的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陶教授鼓励同学们在研究生期间不断打磨编译能力,有效利用在校时间,结合兴趣方向学习不同的技能,锻炼逻辑思维,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陶友兰教授在讲座上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语重心长的教导不仅坚定了外国语学院与会师生对于勇担“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使命的决心,拓展了其学术视野与多元化思维,更激发了大家对译写策略研究的兴趣。本次讲座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发展、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等方面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启发了新的思维。
上一条:第六十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顺利开展 下一条:“博闻讲堂”第四十七期——陶友兰教授 “在数智人文时代,高校一线翻译教师何以守正创新”专题讲座顺利开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