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信息 / 正文

“西方文明史”课堂创新:维京文明促中外师生深度互动 国际学者助力教学改革

日期:2025年04月18日 12:04作者:张浩、谭凌予编辑:学科办审核人:曾洪伟


2025年4月16日,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级3班“西方文明史”课堂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嘉宾——丹麦学者Kasper Risbjerg Eskildsen教授。作为学院国际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课程以维京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跨越中西的文化对话学生提供了直面北欧学术视角的宝贵机会

课程伊始,高毛毛博士“维京人仅被视为‘掠夺者’吗?”这一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分组展开头脑风暴激发多元见解。各小组依次展示,从维京社会的贸易网络手工艺技术、社会结构等维度入手步解构维京人传统“野蛮”形象课堂气氛活跃,观点交锋热烈。



随后,Kasper教授从北欧物质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借助维京文化领域的最新成果,系统分析了这一文化群体被刻板化的历史成因。他指出,“维京人的活动远不止军事扩张其贸易路线东至巴格达、西抵北美,近年考古发现的琥珀饰物与银币窖藏,正是文明交流的有力物证Kasper教授通过通俗的语言与案例,抽象的历史脉络变得生动可感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感知与理解



创意实践环节成为本次教学的一大亮点。Kasper教授引入欧洲文化研究中“以物溯史”的方法,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绘制符文石图案、撰写微型航海日志等活动模拟还原维京社会生活场景深入各组进行个别指导参照丹麦博物馆的文物复原资料学生作品予以点评,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化了对维京文化的立体认知

互动环节,学生围绕“维京文化对现代北欧社会的影响”“维京女性的社会地位”等问题踊跃发言。当谈及跨文化研究的意义时,Kasper教授强调,“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如重庆交通大学在国际教育合作中的积极探索实践跨越地域的对话能帮助我们更全面更包容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本次课程创新是外国语学院推进国际化教学改革的又一次有效尝试。通过引进国际学术资源融入多元实践环节,学院不仅在知识层面拓展了学生对西方文明史的认知,更在跨文化沟通与全球视野的培养上实现了实质推进。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网络持续深化与海外高校在人文领域的联合研究与实践教学将国际视野有机融入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与研究能力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上一条:第八十三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系列学术活动顺利开展 下一条:第八十二期“译路丝语”语言研究与文化传播 系列学术活动顺利开展

关闭